
111/5/21 (六) 會議議程
5/21(六) | |||||
時間 | 場地 | 發表人 | 內容 | 評論人 | 主持人 |
09:30-10:00 | 3F | 報到 | |||
10:00-10:10 | 301 | 開幕致詞 | |||
10:10-11:50 | 301 | 毛世琦 | 從史坎楞反對雙果說的角度淺析捍衛雙果說的新路徑 | 陳奕融博士 | 陳奕融博士 |
郭建成 | 責怪與道德運氣 | 陳奕融博士 | |||
302 | 張育誠 | 「神」的作用——《莊子》「技藝故事」與亞理士多德「實踐智慧」之類比 | 林明照教授 | 林明照教授 | |
梁靧 | 從雙修到見獨:《南華真經副墨》中的丹道思想 | 李忠達教授 | |||
11:50-12:10 | 大門 | 合影留念 | |||
12:10-13:30 | 午餐時間 | ||||
13:30-15:10 | 301 | 陳蕙芬 | 《費希特式的我(Fichtean I)作為一種壞無限》 | 楊植勝教授 | 楊植勝教授 |
莊開盛 | 誰在說?怎麼說?說了什麼?──從海德格對詩歌的界定分析說話的動力來源 | 林慧如教授 | |||
302 | 崔菊 | Confucianistic Formulation of Moral Ought (-Not) and Its Philosophical Contribution | 饒忠恕博士生 | 林彥廷博士候選人 | |
梁日恆 | 先秦儒家的德治形態分析 | 林彥廷博士候選人 | |||
15:10-15:30 | 點心時間 | ||||
15:30-16:20 | 301 | 林益暉 | 柯思嘉德的私有理由論證 | 凌振庭碩士 | 凌振庭碩士 |
302 | 鄭凱倫 | 中華新士林哲學-以認同作為哲學的溝通為例 | 聶雅婷教授 | 聶雅婷教授 |
111/5/22 (日) 會議議程
5/22(日) | |||||
時間 | 場地 | 發表人 | 內容 | 評論人 | 主持人 |
10:10-11:00 | 301 | 張明融 | 審議⺠主下的非⽂明抗命 ——系統取向的證成 | 汪旻寬碩士 | 汪旻寬碩士 |
302 | 李承恩 | Against Vijñānavāda: What Illumination Illuminates in Jayanta’s Nyāyamañjarī | 胡志強教授 | 胡志強教授 | |
11:00-11:10 | 休息/換場場佈時間 | ||||
11:10-12:00 | 301 | 何子軒 | 通過藝術獲得解放:藝術政治化的理論與實踐 | 羅名珍教授 | 羅名珍教授 |
302 | 陳蕙芬 | 論康德的空間作為先天直觀形式 | 楊植勝教授 | 楊植勝教授 | |
12:00-13:30 | 午餐時間 | ||||
13:30-15:10 | 301 | 楊舒淵 | 中學生品德思辨教案之設計原則 | 鄭合修博士候選人 | 鄭合修博士候選人 |
忻之庭 | 從對己義務談自殺之道德性 | 蘇雍仁碩士 | |||
302 | 竇逸凡 | Metaphor as a philosophical expression: A study of metaphor and analogy in Wang Yang-Ming’s philosophy | 郭芳如教授 | 郭芳如教授 | |
林承翰 | 論〈傳習錄〉中的戒慎恐懼—恐懼情感在中文語言的指涉應用 | 郭芳如教授 | |||
15:10-15:30 | 點心時間 | ||||
15:30-16:20 | 301 | 朱慧敏 | 哲學諮商:探討生命意義的對話 | 蘇嫈雰教授 | 蘇嫈雰教授 |
302 | 廖偉鈞 | 重構中國政治保守主義論述:以錢穆為起點 | 陳威瑨教授 | 陳威瑨教授 |